近期疫情又加重,确诊病例数字不断增加,我坐在窗边沉思,近3年的时光就这么过来。
“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”,我再一次回忆起三年前疫情刚开始的时候;庚子鼠年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,特别是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。有这样一群人,越是危险之时,越是冲在最前面,并不是他们不怕疾病、不怕危险,而是义不容辞,必须逆向而行、迎难而上。你我也许分不清他是谁,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战士。
疫情初期,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,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专家组组长,他给出建议:“我总的看法,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,不要去武汉。”但18日傍晚,83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到武汉防疫最前线。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,实地了解疫情、研究防控方案、上新闻发布会、连线媒体直播、解读最新情况……83岁的钟南山院士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。
除夕之夜,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队6小时紧急抽组连夜奔袭、直抵战场,在他们当中有曾参与小汤山抗非的队员、有主动放弃休假的医学博士、有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、更有接到消息立即返程的人和时刻坚守岗位等待召唤的人……“他们是最勇敢的人,也是这个时代的英雄”。
二月初前后,在武汉“雷神山”、“火神山”医院建筑工地上,数千名工人、数百台设备正在争分夺秒施工,8天完成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,其中新建隔离区3.4万平方米,病房419个、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,千万网友参与“云监工”,我们惊叹于基建狂魔的“中国速度”;感动于不计报酬、牺牲宝贵的假日和与亲人团聚的机会,投入到抗疫一线的建设者们;更寄希望于这所医院能够如SARS时期的“小汤山医院”一样,在风浪最严峻的时刻如一艘“方舟”,接纳更多武汉定点医院无能力收治的病人,使其最终逃离病毒的魔爪。一帧帧画面,展现中国速度、中国力量。人们口中所谓的“基建狂魔”,其实不过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穿上了铠甲,在所有人的祝福中默默负重前行。
在安徽省,有一个小伙子给派出所送去了500个口罩说了声:“你们辛苦了”转身就跑;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听说武汉蔬菜供应紧张,全村菜农打着手电筒连夜采摘,准备了350吨蔬菜送往武汉;白俄罗斯派军机向中国运送物资;日本民间捐100万只口罩驰援武汉;在美留学生募捐340万件防护服捐武汉……这一幕幕,这一条条新闻,这一点点普通人的努力,让我看到,在这场无终止的战役中,所有人都在努力,让我相信我们必胜!
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。再过几年明天会更好。
会2103-1
梁家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