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人自出生而起,不着一物,不携一文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身上不断背负着越来越多的东西,认字的数量、分数、容貌、房子票子。这些追逐到底是为了什么?
古人云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这是中国最早的“断舍离“。
几年前,不少人开始“断舍离”,抛去物品上的负重,削去多余物品所占用的空间,省去收集多余物品所占用的时间。经由这么一遭,我又一次碰到“断舍离”,又有了不一样的新的体验。
![](/__local/B/A4/E8/492FD924A92675179843655BBA8_85259FA0_9ACF.jpg)
我们自身是不是更需要“断舍离“一下,”这个重要吗?”“我是真的需要这样吗?”而且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引导大家“断舍离”的政策,像是“双减”一样,提醒大家不要过于追求单一的目标,人生本就各不相同,各有风采。
而进行“断舍离“需要我们更深的了解自己,成为一个”自我教育者“。我们追求目标,逐鹿成功,但吴军老师在《浪潮之巅》说过:”我们的社会犹如处在一波波的巨大浪潮上,没有人能够逆浪潮而上,每个浪潮上都有一个伟大的胜利者,他是此时代的弄潮儿。“
就像是在说我们自己的学习没有用处一样。其实不是,我们进行自我教育,就是在一次次的审视自己,当我们足够了解自己,能把自己不需要的抛弃,以最高的精力专注一点,这时我们才是最精简的自己。
断舍离不仅仅是抛弃旧的、多余的物品,更是抛弃一个旧的自我,抛弃于我多余的事件。
信2003-1班
马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