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说,宽容,是一种美德。宽容是点亮前进之路的灯火,是照亮他人温暖自己的烛光,是赠人玫瑰之后手上的余香,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。宽容,是一种美德。
常常有各种故事,教导我们宽恕他人。以前,子贡问孔子:“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?”孔子是这样回答的:“大概是‘恕’吧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自己不想要的,不要施加给别人,孔子说,这就是宽容的主题。
在西方,弗朗西斯·斯科特·基·菲茨杰拉德曾在他的作品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中的开篇,写过这样的一段句子——“每逢你想要批评他人时,你就记住,这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。”是的,放弃批评选择宽容的前提,就是设身处地的同理心。



不论中西古今,人们的箴言充分说明了,宽容是一种把自己放到他人处境之后,对他人的体谅,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文关怀的情感,是一种高贵的美德。我们在宽容他人之时,也原谅了自己的恶行。
而宽恕自己的唯一途径,就是承担罪责,接受严惩。人们说,不知者无罪。可当俄狄浦斯知道自己弑父娶母时,也并没有选择宽恕自己,而是怀着极端的痛苦与绝望,刺瞎自己的双眼。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《罪与罚》中,拉斯克尔尼科夫陷入了无政府的绝对自由主义,并以此为由杀害了两位在他看来完全无用的妇人,自那以后,他在恐惧、愤怒和绝望之间来回辗转,最终在选择自首的那一刻,获得新生。
信2002-1
陈羽鹿